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是懵懂的,就像一張白紙,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填寫他們的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常有的事,這個
時候需要家長對他們及時糾正,并加以引導,將他們引向往正確的方向。不過,很多家長會覺得納悶:為什么明明已經告訴孩子這是不
對的,為什么他還是這樣做?并且還變本加厲了?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有時候一個好的觀點會因為錯誤的陳述變糟糕。當家長還是孩子的時
候也有一種體會,現在回想當時父母說的大部分話雖然都是正確的,但當時我們也是一耳朵進一耳朵出?
除了當時我們的確比較小記憶不深刻之外,有時候也是因為父母沒有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我們的叛逆心理喜歡跟他們對著干。老一
輩的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更側重于批評,而不是將正確的觀點告訴孩子。孩子長期處于這種批評模式,以后必然會逃避教育,即使知道這
樣做是正確的,也會因為叛逆而不去接受,反而走一條錯誤的道路。
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也要虛心接受教育。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切記,不要在這4個時間教育。
一、公眾場合,人多的時候
別看孩子很小,他們也有自尊心,也要有面子。如果家長在公眾場合并且人還很多的時候就批評教育他,他會覺得他沒有得到尊重,并
且還在別人面前丟人。家長直接當眾大罵、指責孩子的錯誤,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覺得自己丟面子,不僅不會意識到錯誤,還會一心
想要逃避現實。孩子有錯固然要指出來,但家長可以換一種方式,別讓一場批評教育變成孩子對父母錯誤的記錄會。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胡適幼年時父親就去世了,他是由母親一人拉扯大的。他的母親之所以能教育出這么優秀的孩子,除了胡適本身天
資聰穎之外,最重要的是當胡適犯錯誤時,他的母親第一時間不是當眾將他的錯誤一一列出,而是等夜深人靜,大家都休息了后再開始
進行教育,以平靜的姿態告訴他今天犯了什么錯。
其實當孩子開始要面子的時候,也是懂道理的時候,以平靜的姿態跟他講,他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并會加以改正。
二、早晨出門前
“一日之計在于晨”,孩子早上懷著開心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但家長就不同了,不僅要催促著孩子要早起上學,并且還會念叨孩
子昨天犯的錯今天不能再犯。
這個時候批評責怪孩子,試想一下,原本心情不錯,聽到這些話孩子肯定會情緒低落,影響一整天的心情,而父母等氣消了后又開始記
掛孩子的狀態會不會影響學習等。
建議家長早上盡量克制自己的脾氣,不能可以讓孩子有個愉快的早晨,家長也可以放心。
三、餐桌上批評孩子
這件事相信很多父母都做過,本來和家人一起吃飯是很溫馨的,當孩子正享受著父母的陪伴,結果家長卻在一邊批評指責孩子的過錯,
換做誰也會沒有繼續吃飯的性質了吧?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把吃飯和挨罵連在一起,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食欲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
四、睡覺前批評孩子
晚上是人們最容易想事情的時候,睡覺前批評孩子會讓他睡著后很容易驚醒(因為被爸爸媽媽責罵心里沒有安全感),尤其是被訓哭了
很多次的孩子,晚上做夢也會哭醒,記得我家孩子就出現過這種情況,后來再也沒有在晚上訓過她了。睡覺前最好不要指責孩子,睡眠
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至關重要,讓孩子有一個很好的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恩諾教育首席心理專家周老師說:孩子已經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了,他有自己的意識,雖然有些家長是因為氣急才會亂說話,這個時候
算是無心之失,但聽的人卻是很有心的。如果孩子一犯錯,家長就開始謾罵,這樣做只會對孩子的人格造成莫大的傷害。道理都很簡
單,但執行起來卻很難,家長要時刻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