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諾教育首席心理專家周老師在一次演講中,向在場的家長分享了他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個經歷。孩子小時候對書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經常自己在家拿著毛筆寫寫畫畫,恩諾教育首席心理專家周老師就給孩子報了一個書法班,孩子很高興,起初每次上課都興高采烈的。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明顯開始厭倦了,一上課就找各種借口。大多數家長碰上這種情況,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不學就不學
吧”,但是周老師卻斬釘截鐵地告訴孩子:你必須去上課,必須堅持學到底。孩子很委屈,說:為什么我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說到這里,周老師問在場的父母“如果孩子這樣問你,你會怎么回答?”很多家長開始小聲討論,但是沒有明確的答案,這時候,周老
師說,我當時這樣告訴孩子:如果你想不學就不學,還要我干什么?我的責任就是陪伴你、教育你,幫你做出正確的決定。
是啊,如果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還要家長干什么?周老師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現場掌聲雷動,這句話說醒了無數正在育兒的家長。很多
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不舍得對孩子嚴格要求,但是如果等孩子長大了,再想去管教,真的太晚了!
教育孩子本就是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沒有耐心想要放棄的時候,如果任由他們去,看上去是“尊重孩
子”,世紀桑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當孩子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父母一個堅定的眼神,可能會
讓他們得到動力。
下面我們來看看恩諾教育首席心理專家周老師的精彩分享,希望每一位正在育兒的家長都得到啟發,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幫孩子做出正
確的決定,不要孩子說不想學了,你就縱容他,如果孩子不想學就可以不學,還要家長做什么?家長的責任千萬不能丟掉!
俞敏洪的女兒從小開始學鋼琴,七歲就獲得了“溫哥華少兒比賽”第一名。八歲就考了鋼琴10級。當時,他太太以為家里就要出一個
鋼琴家了,于是開始給女兒加量。本來每星期學習一個半小時鋼琴,增加到了每星期五小時。
但讓俞敏洪沒想到的是,這使女兒的熱情突然驟減。在女兒說要放棄的時候,俞敏洪對她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寶貝,長達后,每
個人都會覺得孤單,如果那時候我和媽媽都不在你身邊,如果你能有鋼琴、音樂陪伴你,你就不會覺得孤單了,因為你能傾訴。要不要
繼續,你自己決定,這是老爸對你的一貫原則?!?/p>
聽完父親的話,她不但沒有放棄鋼琴,反而更加自覺練琴。之后,她的鋼琴彈得越來越好,獲得更多獎項。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尊重”孩子。然而很多時候卻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卻變成
了溺愛。
當孩子對舞蹈、書法、美術等感興趣,父母二話不說給報了班。孩子學了一段時間不耐煩了,想放棄時,父母又遵從孩子的決定,說是
要聽孩子的,尊重孩子的意見。殊不知,這是家長在“偷懶”,打著“愛孩子”的幌子??瓷先ナ菍⒆拥淖鹬?,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
放任,這是父母極度不負責任的表現。
要知道,任何學習過程中必然要經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這時候家長不“逼”孩子,那么孩子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永遠
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形成惡性循環,孩子只能什么都學不會,什么都做不成。
蔡康永說過一段話,說的非常好,他說:“五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會說'我不會
耶’;18覺得英語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語的工作,你只會說‘我不會耶’。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走在前面,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告訴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學習,那么長
達后必然會后悔。在孩子想要放棄某項學習的時候,對他說一聲:“孩子,再堅持一下,我陪著你?!?/p>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孩子,我不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
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p>
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它不僅需要孩子勤奮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要放棄時,發揮父母的“威嚴”,管教
一下,對孩子要求嚴一點,這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有時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自己選擇的,那就是父母
的責任了,要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