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意識不到自己偏心,家庭關系畸形維系。
《都挺好》這部劇,成年后的二哥,一直花錢如流水,錢不夠就找母親借。
最瘋狂的一個月,他從父母存了大半輩子的積蓄和養老金里,拿了?6000 塊,而父母只花了,600塊。
但,他從不覺得自己有何不妥。
反正,“那是我媽給我的”、“父母偏心那是他們的問題,又與我何干?”
到頭來,花父母錢成了天經地義的事。
真是一只吸血鬼!
大哥呢?只會指責弟弟妹妹“我對他們太失望了”.
因為,母親去世時,倆人都不在身邊。
可他自己呢?
出國 10 年,還不是一次也沒回家。
而且動不動就指責妹妹 “對家里不管不問,對你太失望了”,電話遠程盡孝 “天天讓爸吃外賣,我對你真的太失望了?!?/span>
或許,他就沒對自己失望過吧!可真是個甩手掌柜。
而那個一直被忽視、被拋棄的明玉呢?
母親去世前,她幾乎不與家里人來往。
母親去世后,她從未流露過一絲悲傷。
大哥說:“你說起咱媽,就像是在說別人家的事?!?/span>
同事眼里的她心狠手辣,就連為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因裁員問題向她求情,她卻毫無情面地直接裁掉。
渾身有刺,冷漠又強硬。
父母一碗水不端平,其實是害了好幾個孩子。
家庭教育專家周建林說:“如果父母的天平持續集中在某個孩子身上,很容易讓他的未來產生巨大變化?!?/span>
實際上,被父母長期捧在手心里的他們,從未獨立過。
一旦家人離去,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卑心理如期而至。
但,由于自大慣了,無法接受自卑,便把它轉移到別人身上,變本加厲傷害別人。
正如二哥,在母親羽翼的庇護下,享受半生的撒嬌好命。
母親去世,要出力幫妻子解決煩心事時,也只能撒嬌。
否則,以暴制暴。
而那些被冷落的子女,從小就深刻體會到 “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愛的”.
為了博得父母更多的愛和關注,大多數人掙扎在 “渴望愛與被愛”的漩渦中。
就像明玉,一邊是原生家庭的捆綁,一邊是自己的自尊,剪不斷理還亂。
父母偏心是最深的傷害,輕則性格缺陷,重則抑郁自殺。
我們都期待父母承認自己的過錯,期待父母還是愛我的。
可是,當我們慢慢長大,才深刻體會,所謂的愛,都是我幻想出來的。
人性,終歸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