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有一位奇丑無比的仆人叫伊索,因為博學多聞而受到尊敬。
有一次,主人分別給幾個仆人一筆錢,讓他們買回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其他仆人中,有的買了珠寶、有的買了羊、有的買了手工藝品……
唯獨伊索空手而回,但他宣稱已經買了世上最珍貴和最卑賤的東西。主人很困惑,伊索伸出舌頭,
說:“這就是世上最珍貴和最卑賤的東西。懂得用舌頭,可以說出世上最珍貴的一句話;
不懂用舌頭,可以說出世上最卑賤的一句話?!?/span>
這是我曾經給孩子講過的一個故事,它無數次地觸動我。每次遇到一些父母問有關親子溝通的問題時,我就能想到這個故事。
曾有很多位家長來恩諾教育咨詢孩子教育的問題,問:
“為什么我的孩子不理我”
“為什么每次跟孩子說話,孩子就會生氣”
“為什么我的命令,孩子很少做到”
甚至還有家長問,“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自閉癥,每次我說話,他就一聲不吭……”
當我詳細了解父母們與孩子的溝通細節后,我想到了馬歇爾.盧森堡的一句話,
他說:“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
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span>
有感于此,恩諾教育專門列出了父母們五種常見的有害溝通,這些有害溝通,
不僅傷害孩子,還可能導致溝通無效,請各位家長引以為鑒:
1、父母愛使用 “每次”、“老是”、“總是”……等口頭禪
“你每次都惹我生氣!”
“你老是把地板搞得臟兮兮的!”
“你總是亂丟玩具!”
“每次”、“老是”、“總是”……這些字眼是對小孩這個人的否定,而不僅僅針對孩子的行為了,還會給孩子帶來沮喪。
“破罐子破摔”就是孩子們愛用的應對方式,“既然父母覺得我沒希望,那我就這樣吧?!?/span>
2、父母喜歡使用 “反問句”
“你難道沒看到飯做好了嗎?怎么還吃零食?”
“你怎么又欺負弟弟?揍得少是不是?”
“你為什么不能乖乖看繪本?就喜歡搞破壞?”
反問句是一種明知故問的方式,表達了父母強烈的不滿,常常帶著難以控制的負面情緒。
父母這種不懂情緒管理的方式,會被孩子輕易學會,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情緒難控制,也學會使用反問句攻擊他人。
3、父母頻繁用 “不要……” 字眼
“不要……”,很多愛用這種字眼的父母,常常發現說多了就沒用,有時孩子還要故意唱反調。
在親子溝通中,“不要……” 常常是一種抱怨式的語氣,會輕易地引起孩子情緒和行為的反抗。
就像兩塊大石頭相撞,你撞得我痛,我也撞得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