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 孩子,仿佛成了每次過年的必備節目。
小編聽得最多的就是,“來,表演個節目就給你紅包”。
其實,這種現象在平時并不少見,而且它所引起的后果也不容小覷。
01
都2019年了哎,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么“ 你爸媽不要你了”、
“你是你爸媽撿來的” 之類的屁話吧?
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
過年期間,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 “古老” 的方式在逗小孩。
我侄女6歲多,上個月,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廣州玩,特別特別開心。
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每天晚上在睡覺前都會跟她媽媽討論,
暢想著來廣州后她要去哪兒,要玩什么。
而我家里的長輩們,就利用這點來逗她玩。
他們跟她說,“哎呀,你去不成了,飛機壞了,不飛了……”
我侄女一聽,就特別傷心,哭得特別慘烈,特別撕心裂肺。
他們一看她這樣子,就覺得很有意思……
這游戲,大人們玩得特高興,每隔一兩天玩一次,每次都把我侄女弄到大哭……
我媽跟我提起這事,她也覺得挺好玩的,可我聽著卻特別難受。
我跟我媽說,你們這樣故意逗孩子,害得孩子哭得這么慘,你們不覺得自己很殘忍嗎?
前幾天,侄女他們終于來了廣州,大人們還在繼續逗孩子。
我們每天逛各種景點,上了車,小孩子們很累,都想睡覺。我侄女也一樣,但舅舅、舅媽總是要逗她說:“你睡吧,
睡了下車我們就不叫你了,你醒了就會發現,車上除了你自己,一個人都沒有了……”
侄女嚇得都不敢睡了。
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阻止他們這樣逗小孩,然后誠懇地跟侄女說,“沒事,你安心睡吧,下車的時候,我來叫你!”
侄女很沒安全感,說,“真的嗎?姑姑你保證嗎?”
我說,“我保證,我跟你拉鉤鉤……”
侄女再三確認,才敢睡覺……
我實在是不懂,為什么要把小孩搞得這么提心吊膽的?為什么要破壞小孩對大人的信任?
對孩子來說,大人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一點也不好玩!
02
在朋友群里聊起這事,大家都超級有感觸。
一個朋友說,她小時候留守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她爸媽在深圳,她特別想爸媽。
她鄰居常常逗她說:“今天在街上看到你爸媽了,他們說晚上就回家?!?/span>
然后她就特別激動,在家門口等,一等就是一天,任何動靜都會讓她緊張和期待。
然而一直沒有人。
如果沒有希望,也就不會有失望了。她每次都滿懷希望地等到晚上,然后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絕望。
03
恩諾教育:也許你沒意識到,你隨口一個玩笑,都很可能給孩子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第一,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
“你爸媽不要你了” 這句話,真的會造成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對孩子來說,他最需要感受到的,就是無論發生任何事,父母都會無條件地愛他,這是他整個世界觀的基石。
如果在孩子特別小的時候,就不停地給他灌輸,父母會不要他了,他就會覺得自己無依無靠,
這種安全感的缺失,特別可怕,導致他不懂得愛和被愛。
第二,孩子會很難信任大人
我四五歲的時候,去親戚家玩,他家有熨斗,我問他,“熨斗會很燙嗎?”
他微笑著說,“不燙?!?/span>
我出于對他的信任,就去摸了,結果手被燙出泡了。
他得逞地哈哈大笑,那一刻,我真的覺得他壞透了。
如果大人總是隨心所欲去欺騙孩子,孩子會覺得大人說的話毫無可信度,
久而久之,會變得不再相信大人的話。
同時,他們也會學會撒謊。
第三,孩子會習慣性取悅大人
有些孩子,不配合大人的逗弄,就被批評為,“開不起玩笑”……
有些孩子,學會了看大人的臉色,配合各種玩笑,被稱贊為 “懂事的好孩子”。
第四,會造成孩子性格扭曲
大人所有的逗弄都是為了激起孩子產生各種情緒,比如:傷心、不安、恐懼、憤怒……等等,
這種玩笑開多了,孩子會有強大的逆反心理,會變得排斥人與人的溝通。
孩子在沒有獨立的意識時,他對任何事都持有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都沒有安全感。而大人們為了自己的一時開心,
讓孩子時時刻刻陷入危機感。一旦孩子達到一個極限,這就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培養。
讓孩子成為一個膽小、不安、懦弱、自卑的人。
我們不是孩子本人,我們無權去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請閉上“逗”孩子的嘴,還孩子一個自信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