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溘然長逝,終年65歲。
他是中國臺灣的高產作家,獲得了諸多文學獎項。其代表作有《清歡》、《愿你,歸來仍是少年》等。
1953 年,林清玄生于臺灣南部鄉村。他說:“小時候家里很窮,共有 18 個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 11 個哥哥?!?/span>
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說,他出生時沒有哭,帶著微笑來到人間,他的祖上及父親一輩都不識字,就給他取名 “清怪”。
“我是清字輩的,我一個哥哥說,‘怪’ 太不好聽了,還是叫 ‘奇’ 吧。于是父親以林清奇給我去報戶口,
沒想到工作人員說,‘奇’ 也不好聽,還是叫 ‘清玄’ 吧,因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長》的書?!?/span>
林清玄曾任媒體記者、編輯,1973 年開始散文創作,他的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
曾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
關于教育孩子,他說過這些話:考 7~17 名的孩子最有出息
我小時候讀書差,考試都考紅字,就是考不到 60 分。
有一年考試,我好不容易考了一個超過 60 分,很高興,拿回家給我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飯,他放下碗哈哈大笑。
哥哥姐姐們都很奇怪,考這么爛還笑,爸爸說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在終于找到了。
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的,所以后來就用功讀書。
我發現現在的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
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
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
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松,是創意最好的。
說到這里小編真感動啊,終于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時候小編那班只有 17 個人。
喚醒內心的種子,就是好孩子
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孩子,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
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孩子生命中應該掌握的重要的東西有很多,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以下這幾方面的能力:
1、面對挫折的能力
鍛煉這個能力,除了讀書,還有勞動。
2、愛的能力
我學生做過個實驗,回家抱自己愛的人,100 斤都抱得起來還轉一圈,抱一百斤石頭肯定不行。
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對人生。
3、認識生命的多元價值
臺南有個高一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還要鑒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 3 下,
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
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鑒定鳳梨甜度的機器,這個機器最后得到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
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要看他對生命的理解。
4、世界觀
現在很多孩子去外面念書,家長說是為了培養孩子世界觀,這是個好想法。
認識到世界的廣大,才能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5、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學習了解自己,之后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
只有克服內心緊張,我們才不懼于表達自己。
不和孩子細致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
孩子長得太快,如果不細致愛孩子,不和孩子細致生活,那會不再認識孩子,不再看得到孩子的心。
家庭的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陪著孩子細致體驗生活的酸甜苦楚,感受人世間的事物百態。
只有經歷過了才會懂得,只有懂得了才會明白應該做。因此,一個家庭最重要不是家庭物質的富有,
而是精神的富有,其精神就是家庭的幸福。這世上的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恩諾都愿意守護,
這是我們恩諾的使命,祝愿天下家庭美滿幸福。